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4:35    次浏览
2009年,(BoJ)就民众对的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。调查结果不是这家受人尊敬的所希望或期待的——至少在持续下跌的“”之后是如此。受访者没有对通缩感到恐慌,44%的人认为通缩“很好”;35%的人通缩不好也不坏;认为通缩“不好”的人仅为20.7%。尽管随后的一次 明认为通缩不好的 略有上升,但民众对通缩的态度已经一目了然。正如 日本( Japan)副主席松井凯蒂(Kathy Matsui)所说:“实际上,日本对通缩持积极看法的人要多于持消极看法的人。”我再次想起这一有趣的调查结果,原因有两个。一个是,西方大多数 的央行目前都加入了一场防范通缩的全新战斗,并为此几乎不惜一切代价。 中有一条公认的原则是:通缩是一场必须避免的可怕灾难。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那种螺旋式通缩和衰退,可谓萦绕在央行人士心中的噩梦。所以, ( )启动了一波史无前例的购买 ,这在一定程度上是 价持续下跌引起的。瑞典和瑞士也在采取类似举措。最终,日本也如法炮制。我想到日本这份调查的第二个原因是,一家名为 ( )的机构刚刚发布了一份引人瞩目的 历史调查 。众所周知,国际清算银行的运作机理类似于 家的 兼 。鉴于它的地位,你可能认为国际清算银行会呼应“通缩是一场灾难”的正统观点。但近年来,国际清算银行已开始取得了一些极具颠覆意义的研究成果。与 的调查一样,国际清算银行的通缩调查结果与通常观点相悖:报告认为, 下跌并非总是灾难,也不是恐慌的理由。有时,价格下跌几乎可以说是一件好事。这一观点将让大多数 制定者感到震惊,更不必说 家了。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在开篇指出,价格下跌并非异乎寻常。相反,该行表示,“通缩在二战之前是很常见的”。即便在二战之后,在国际清算银行调查的38个 中,出现过100次左右的 通缩,以及4次 通缩(中国内地和香港各1次,日本2次)。关键一点是,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, (比如 和 )和资产( 、 等)价格下跌的后果是一样的。 通常假定,这两种价格下跌密切 ,并都把它们称为“通缩”。但是,同样是价格下跌,后果可能是不同的。当 时,这就会破坏增长,因为它击溃了信心,提高了 。但如果商品与 的价格下跌,结果则较为复杂。如果 价下跌,而 保持在高位,那么就可能损害 和破坏增长。 下降有时也可能让人们更难偿还 。但价格下降可以提高 和 的 ,从而提振信心。实际上, 的调查 表明,自1870年以来,有许多时期虽然是处于增长过程之中,但也发生了 。“来自长期历史 的证据让我们重新 了通缩的影响,”该报告表示,“它令人质疑那个主流观点——商品与服务的 下跌,即便只是短暂现象,也总会带来恶果。”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则并非如此,这正是现代 依然将通缩视为洪水猛兽的原因。然而,国际清算银行辩称,当时真正造成危害的是资产价格的下跌。尽管日本往往被视为通缩引发增长停滞的一个经典 ,但国际清算银行认为,按人均计算,过去10年日本的增 际上并不比美国落后多少(更 地说,是剔除了 减少影响之后的增长)。很多 家或许持有不同看法。当我与一些西方政策制定者谈起几年前的那次 调查时,他们告诉我,这只是表明普通人不了解 。但是,国际清算银行在调查报告中指出,“现代 对通缩的恐慌有些过头”,即便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,那也会有第三层重要意义:当前这种狂热激进的 实验的存在理由,远不像看上去那么令人信服。无论你如何看待通缩,这都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。尤其是, ( )体系的一位行长詹姆士?布拉德(James Bullard)最近公开警告称,当前过于 正在吹大已然庞大的 。平心而论,这些 总有一天会发生 ——从而产生让 背负如此恶名的那种 危害。